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書亞記第十二章

 

N 征服概覽(十二124

  這一段接續前面所講擊敗的王(書十一17b22),進而描述他們的領土;約但河以東的地,是在摩西率領之下征服的(十二16),約但河以西的地,則是約書亞征服的(十二724)。這些就是當地的王1節),這句片語引介了諸王的名字,接著講到他們的百姓,和他們的土地,包括首都和地區。第6節為這一小段的結束,說明摩西如何將那地分給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第二小段的內容差不多,但卻倒過來寫,好像鏡子反照一樣。這些就是當地的王7節)引介出約書亞的領導,和他對地業的分配。地區和邊界的摘要記在第78節。接下來,是各地區種族的清單,包括曾在約書亞記三10、十一3出現的名字。然後便是城市與王的清單。

  這種文學結構,把約書亞記一∼十二章的征服,放進以色列的整個征服畫面之中。約書亞記十一1223是約書亞記一∼十一章的摘要,同樣,第十二章也成為所有征服的摘要,摩西和約書亞都包括在內。如此,約書亞所作的便在一幅全景之內;在分配地業之前,必須先看清這幅畫面。約書亞是摩西的真正接班人,他完成了摩西開始的工作。摩西是神的僕人,而約書亞既順服摩西所說的一切話,也就是順服了神。以色列能享有聖約中地業的祝福(十三∼十九章),是因為他們在一切戰爭中都忠於神,也因為摩西和約書亞都對神忠心。

i. 約但河東擊殺的王(十二16

  1. 約但河東的王與河西的王不一樣,他們是控制一片地區,而不是一座城,這裡將各地按著以色列的勝利順序列出來。亞嫩谷是亞摩利王西宏的南界,443這谷以南便是摩押人之地。黑門山是這個地區的北界,以色列人直打到這裡。此一南北界可與約但河以西的南北界相媲(書十一17,十二7)。

  2. 擊敗西宏的事記在民數記和申命記。444西宏和噩出現在約書亞記二10和九10,喇合和基遍人提到神為以色列人行的大事,這乃是其中之一。表二(ac)將第23節的地名摘要列出。

{\Section:TopicID=196}表二:與西宏有關之地(十二23

(a):城名

經節

城名

阿拉伯名

晚銅時期 a

鐵器時期 b

地圖號碼 c

 

希實本445

 

 

 

 

2

亞羅珥

`Ara`ir

228097

 

伯耶西末

Tell `Azeimeh

 

 

208132

附註:

a  晚銅時期(主前15501220年)──顯示在聖經之外的考古學,或文獻中,是否發現這地當時有人居住。

b  鐵器時期(主前1200\cs16586年)──顯示在聖經之外的考古學,或文獻中,是否發現這地當時有人居住。

c  地圖號碼系統──前三個號碼標示出東西向,後三個號碼標示出南北向。前三碼愈大,表示地點愈靠東;後三碼愈大,表示愈靠北。

(b):地理特色

經節

地理特色

阿拉伯名

2

亞嫩谷

el-Mujib 河谷

 

雅博河

ez-Zerqa 河谷(參三16

3

基尼烈海

加利利海(參十一2

 

亞拉巴海

死海(參三16

 

鹽海

死海

(c):地區

經節

地區

邊界/描述

3

基列

南界-亞嫩河;西界-約但河;北界-不詳,可能為雅木(Yarmuk)河;東界-沙漠

 

亞拉巴

約但河谷(參十一2

 

毘斯迦的山根

摩押平地的西北邊緣

 

毘斯迦

在西亞迦丘(Ras Es-Siyagha)的尼波山西北西1.5哩處,地圖號碼為218130

  4. 擊敗噩的事,也記在民數記和申命記。446他控制的地區在西宏以北,稱為巴珊。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因此或許和晚銅時期烏加列文獻內的拉庇烏(Rapi~u)有關,這是 (1) 亞斯他錄和以得來的某位統治者, (2) 一位過世之王的頭銜, (3) 一位能使人得勝的神祇。447噩也像拉庇烏一樣,來自這個地區,他死的時候,正是這份文獻寫作的時期。在聖經其餘地方,利乏音人(Rephaites Rephaim)是指死去之人(詩八十八10;希伯來聖經11),或巨人,或大能的戰士(創十四5)。448利乏音人讓人想到十一章所提到的亞衲族人。(參:書十一21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2,Name=iii. 征服的王(十一17b 22}。)他們可能是勇猛的戰士,大部分人從前都戰死了,有些則被以色列人擊敗。449西宏之名成為第25節的開頭與結尾。

  表三(ac)將45節中的地名摘要列出。

{\Section:TopicID=197}表三:與噩相關之地(十二45

(a):城名

經節

城名

阿拉伯名

晚銅時期

鐵器時期

地圖號碼

4

亞斯他錄

Tell `Ashtarah

243244

 

以得來

Der `a{

 

253224

5

撒迦

Salkhad

 

 

311212

(b):地理特色

經節

地理特色

阿拉伯名

2

黑門山

利巴嫩前山牧地450

(c):地區

經節

地區

邊界/描述

4

巴珊

南界-雅木河;西界-拉卡得河(Nahal Raqqad);北界-黑門山;東界-得魯斯山(Jebel Druze);包括南邊的呼蘭(Hauran),其中有亞他錄和以得來等城。

5

基述

南界-雅木河;西界-加利利海;北界-撒瑪克河(Nahal Samakh);東界-拉卡得河;包括南邊肥沃的哥蘭高地。451

 

瑪迦

南界-撒瑪克河;西界-呼勒盆地;北界-黑門山;東界-巴珊,比基述人所佔領的哥蘭較不肥沃,人口也較少。

 

基列

南界-亞嫩河谷;西界-約但平原;北界-雅木河;東界-沙漠。452

  6. 參:約書亞記十三832類似的話。

 

443 R. G. Boling and G. E. Wright, Joshua, 322頁,對亞嫩的描述如下:「就是那寬闊的 el-Mujib 溪,從約但河東的高原降下約1.06公里,距離約有48公里。……」

444 民二十一2130;申一4,二2437,二十九67

445 參增註:希實本的位置{\LinkToBook:TopicID=198,Name= 增註:希實本的位置}

446 民二十一3335,三十二33;申一4,三110,四47,二十九7[6],三十一4

447 主要的文獻是 RS 24.252 (= KTU 1.108)。有關此文獻與拉庇烏的辨識,和巴珊地的地名,參 B. Margulis, 'A Ugaritic Psalm (RS 24.252)', JBL, 89, 1970, 292304; R. M. Good, 'On RS 24.252', UF, 23, 1991, 155160頁,和那裡的書目,以及 J. C. de Moor 的翻譯,An Anthology of Religious Texts from Ugarit (Nisaba; Leiden: Brill 1987)。有關巴勒斯坦一種祖先崇拜在考古方面的問題,參 E. Bloch-Smith, Judahite Burial Practices and Beliefs about the Dead, JSOT Supplement 123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2)。由於此處的辯論和烏加列神話經文的許多翻譯問題有關,茲將近日 KTU1.108前四行的兩種翻譯提供如下。De Moor, 187頁的翻譯為:「〔看哪!〕願救主,永遠的王,來痛飲!願住在亞特達土(Athtartu)的神,並在哈杜拉由(Haddura'iyu)的神,迦特魯(Gathru)和雅卡魯(Yaqaru),來痛飲。」J. Day, 'Ashtoreth' in ABD, I, 491頁反對這樣翻譯,也反對將拉庇烏與這些地名相連。他翻譯第34行為:「伊利(或神)坐在亞斯達特(Astarte)之旁,審判者伊利(或神)在牧人哈達德(Hadad)之旁。」

448 M. S. Smith, 'Rephaim', ABD, V, 674676頁;同作者,The Early History of God, Yahweh and the Other Deities in Ancient Israel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90), 128130頁。

449 R. S. Hess, 'Nephilim' in ABD, IV, 10721073頁。

450 不單是誰克山(Jebel esh-Sheikh)而已。參十一15的探討{\LinkToBook:TopicID=186,Name=i. 北方聯盟的威脅(十一15}

451 Z. U. Ma'oz, 'Geshur' in ABD, II, 996頁;Mazar, 113125頁;M. Kochavi et al, 'Rediscovered! The Land of Geshur',  BAR, 18/4, July/August 1992, 30448485頁。

452 G. L. Mattingly, 'Gilead' in W. E. Mills et. al. (eds.), Mercer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Macon, Georgia: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1990), 331332頁;M. Ottosson, 'Gilead (Place)' in ABD, II, 10201022頁。

增註:希實本的位置

  有人認為希實本即希斯班廢丘(Tell Hesban),在現代安曼(Amman)西南的14哩處,453不過那裡沒有晚銅時期的遺跡,因此有些人認為,西宏王國日期應當較晚,在鐵器時期。454然而,另有人認為,五經之內既多次提到希實本,所以建議,原名希實本,後來改名為希斯班廢丘的,是從另外一個地方改到這裡的。455有一些聖經的地名曾有這種地點改變的現象。456一個地名可能是從幾哩外的另一個遺址遷過來的。457從前的希實本可能的位置,包括:雅魯廢丘(Tell Jalul),或烏美利廢丘(Tell el-Umeiri,西邊),兩者在晚銅時期和鐵器時期都有相當多人居住,丘地的面積也不小。458在約但河東,考古證據與所以為的古代文獻地點有出入的地方,還有好幾處,希實本並不是惟一的困難。晚銅時期埃及文獻內所提到的底本(Dibon)便是一例,可以與此參照。459

 

453 巴勒斯坦地圖226134L. T. Geraty, 'Heshbon' in ABD, III, 181185頁。

454 A. Lemaire 的總結, 'Heshbo^n= Hisba^n', Eretz-Israel, 23, 1992, 64*70*頁。

455 G. J. Wenham, Numbers.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Leicester and Downers Grove: IVP, 1981), 160161頁,註4

456 A. F. Rainey, 'The Toponymics of Eretz-Israel', BASOR, 231, 1978, 10頁;同作者,'Historical Geography' in J. F. Drinkard, Jr, G. L. Mattingly and J. M. Miller (eds.), Benchmarks in Time and Culture. Essays in Honor of Joseph A. Callaway, Archaeology and Biblical Studies I (Atlanta: Scholars Press, 1988), 362頁;Aharoni, Land, 123124頁。

457 Aharoni, Land, 124頁,舉出伊磯倫遷到鄉下的例子, Aquir,離 Khirbet Muqanneh 的古址六哩之處。」這與特希西班和特雅魯的距離大致相同,而後者可能是晚銅時期希實本的所在地。由此可見,J. M. Miller, 'Site Identification: A Problem Area in Contemporary Biblical Scholarship', ZDPV, 99, 1983, 124125頁,(參 A. Lemaire, `Heshbo^n = Hisba^n~, 68*頁)所說,這種距離的遷移「很難想像」,缺乏說服力。

458 L. G. Herr, 'The Search for Biblical Heshbon', BAR, 19/6. November/December 1993, 3637頁。有關特雅魯,請參 R. D. Ibach, Jr., 'An Intensive Surface Survey at Jalul', Andrews University Seminary Studies, 16, 1978, 201213頁;R. G. Boling, The Early Biblical Community in Transjordan, The SWBA Series 6 (Sheffield: Almond, 1988), 3247頁。有關特艾烏美利(巴勒斯坦地圖號碼235142),參 L. G. Herr et al., 'Madaba Plains Project: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1987 Season at Tell El-'Umeiri and Vicinity' in W. E. Rast (ed.), Preliminary Reports of ASOR-Sponsored Excavations 1983-1987, BASOR Supplement 26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 5988頁。後一個遺址也被視為士十一33的亞備勒基拉明。參前書,85頁。

459 參上文「增註:進入迦南的日期」{\LinkToBook:TopicID=158,Name= 增註:進入迦南的日期}

ii. 約但河西擊殺的王(十二724

  78. 這段與第16節的文學架構為鏡中倒影,參看前文{\LinkToBook:TopicID=193,Name=iv. 總結與轉接(十一23}(註釋Ⅰ M iv. 「總結與轉接」,原書257258頁)。此處重複約書亞記十一17的邊界,接下來是地區,選自約書亞記十40,十一21621

  924. 有人將此段與古代近東諸王的征服清單作比較。460這張清單很像一些法老在巴勒斯坦打仗之後的記錄。這類清單的日期,多半在新王朝時期(約主前15501200年),內容為迎戰法老,並被擊敗的聯盟名單。這些清單可能只是選擇性的記錄,有時不包括所有征服的地區。461第十二章清楚說明,這些城的王被擊敗,但並非每一座都被毀滅,因此,不能以這張清單來核對各個遺址的毀滅層。這段提到一個數字,就是「」,與每位王連在一起,似乎是要指明每座城首領的數目。這與基遍人不同,他們並不是由一位王管理,總數共為三十一個王,和第924節的實際數目相同。請注意,這裡沒有講到所征服的伯特利有王。也許因為伯特利和艾是由同一個王統管。另一方面,艾城,意思是「毀滅」,或許可以指好幾個地方,因此,靠近伯特利一語,或許是將它區別出來的方式。

{\Section:TopicID=200}表四:征服的南方諸城,其阿拉伯名與以色列名(十二924

經節

城名

阿拉伯名

以色列名

地圖號碼

9

耶利哥(二16

艾(靠近伯特利)

T es-Sultan

 

192142

10

耶路撒冷(十1

希伯崙(十3

el-Quds

T er-Rumeideh

耶路撒冷

172131

160104

11

耶末

Kh el-Yarmuk

Yarmut

147124

12

伊基崙(十3

基色(十33

T `Ait]u^n

T Jezer

T `Eton

T Gezer

143100

142140

13

底璧(十38

基德462

Kh Rabu^d

Kh Jedu^r

 

151093

158115

14

何珥瑪(民十四45

亞拉得(民二十一13

Kh el-Mesha^sh

T el-Milh]

T Masos

T Malh]ata

146069

152069

15

立拿(十29

亞杜蘭

T Borna^t]

T esh-Sheikh

Madhku^r

T Burna

Kh `Adullam

138115

150117

16

瑪基大(十10

伯特利(八9

Kh el-Qo^m

Beiti^n

 

146104

172148

17

他普亞

希弗

Sheikh Abu{

Zarad

T el-Muh]afar463

 

172168

 

171205

18

亞弗

拉沙崙

Ra^s el-`Ain

T Afeq

沙崙平原

143168

19

瑪頓(十一1

夏瑣(十一1

Qarn H]at]t]i^n

T el-Qedah

T Qarnei Hittin

T Hazor

193245

203269

20

伸崙米崙(十一1

押煞(十一1

Kh Sammuniya

T Keisan

T Shimron

T Kison

170234

164253

21

他納

米吉多

T Ti`innik

T el-Mutesellim

T Ta`anakh

T Megiddo

171214

167221

22

基低斯464

靠近迦密的約念

T Abu Qudeis

T Qeimu^n

T Qedesh

T Yoqneam

170218

160230

23

多珥山崗的多珥(十一2

吉甲的戈印465

Kh el-Burj

T Dor

加利利?

142224

24

得撒

Kh T el-Fa^r`ah 以北

 

182188

  清單中各城的順序,是依據第六∼十一章中征服的前後而列。從耶利哥和艾城開始,然後是南方聯盟,以何珥瑪和亞拉得為最南方,這兩個城出現在民數記。接著轉向北方,伯特利和以下四個名字似乎不按次序,前面沒有提到這一地區的征服。有些大城,如示劍和多坍,不在其中。這些跡象顯示,約書亞的故事中沒有記錄山地的征服。理由為何,耐人尋味。以下十座城是北方之役的摘要,其中有不少大城,是十一章沒有提到的。然後回到山地,最後一座城為得撒,這成了清單的結束,而百姓又回到了他們的中心。從那裡,他們將分配地業。這張清單把約書亞記的征服記錄,與民數記所載何珥瑪與亞拉得的征服連在一起。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張清單暗示,約書亞記六∼十一章的故事,只是部分的記錄,因此自有其目的,並不是要將以色列人在約書亞領導下的征服,按時間順序記下來。這個故事的目的具神學意義。正如前面的故事一樣,這段經文顯明,應許之地絕大多數的地區,都是因以色列人順服神才征服的。雖然這些城散佈在迦南地的各處,細心的讀者將會注意到,有些地區並沒有提到。所以,這段經文也為「有待征服之地」作了伏筆。

  對基督徒而言,這些軍事的勝利代表神子民在立約的祝福中所得到的產業。所以,我們的爭戰不是軍事戰爭,而是屬靈的。神曾使以色列人得勝,同樣,在每日與罪惡的爭戰中,因著耶穌基督的死,我們必能得勝。以色列人將他們的得勝記錄下來,基督徒也受到訓勉,要記住這場勝利,並在信仰生活中時常以慶賀的儀式來紀念,參:林前十五111

 

460 Younger, 230232頁,他提到主前十三世紀法老蘭塞二世和亞述王西拿基立的例子(主前705681年)。

461 這類清單中最有名的之一,是主前十五世紀的 Thutmose 三世的記錄,當時或許迦南地的聯軍遇到埃及人,攻擊迦南軍兵的這支埃及部隊,有主力軍,還有以各城為名的「零星行伍」。參 K. A. Kitchen, The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in Egypt (1100650 BC)(Warminster: Aris & Philips, 1973), 445頁。

462 S. Ben-Arich, 'Tell Jedur', Eretz Israel, 15, 1981, 115128頁,希伯來文。

463 A. Zertal, Arruboth, Hepher, and the Third Solomonic District (Tel Aviv: Hakibutz Hmeuchad, 1984), 70729899頁,希伯來文。

464 V. Fritz, 'Die sogenannte Liste der besiegten Ko/nige in Josua 12', ZDPV, 85, 1969, 136161 (152153),注意到基低斯可能的地方有幾處。不過,T Abu Qudeis 符合這張清單,因為它位於他納和米吉多之間,並且它有自主前十二世紀至九世紀居住的遺跡。參 R. Arv, 'Kedesh, 2' in ABD, IV, 11頁;Boling and Wright, 329頁。

465 七十士譯本讀作「加利利」,而非「吉甲」。這種讀法為大多數人接受,理由如下: (1) 這一地區沒有證據顯示有一個叫吉甲的地方; (2) 若是加利利,便可以與夏羅設哈戈印(Harosheth Haggoyim)相較,這個地名也有「戈印」(goyim)之音在內,按士四1316來看,其位置在加利利一帶,或其附近; (3) 前面約念和多珥的位置,後面都有 lamed(譯註,希伯來文第十二個字母)相隨,加上一個地區,正如戈印的後面有 lamed,加上一個地區。加利利是一個地區,但吉甲卻不是。參 Barthelemy, 27頁;Aharoni, Land, 223頁。不過,加利利和吉甲或許是同一個名字的變更。這兩個名字可能源於同一個字根,它與 gal,「土墩、石堆」相近(創三十一46;書七26,八29,十八17)。參:何十二11(希伯來聖經12),那裡的加利利或許是指吉甲的異教獻祭處。參 G. B. Martinez, 'Origen y significacion primera del nombre Galilea', Estudios Bi*blicos, 40, 1982, 119126 (123124)頁;G. Mu/nderlein , 'llg gll', in TDOT, III, 2023頁。若是如此,那麼吉甲的戈印也許是指北方的一個地區。它若是夏羅施哈戈印的縮寫,就是指晚銅時期為法老所擁有的皇家地業,在耶斯列谷,靠近米吉多和他納。參 A. F. Rainey, 'The Military Camp Ground at Taanach by the Waters of Megiddo', Eretz Israel, 15, 1981, 61*66*;同作者,'Toponymic Problems (cont.)', Tel Aviv, 10, 1983, 4648頁。吉甲的戈印是在吉甲/加利利的夏羅施哈戈印的縮寫。它是一個地區,不是一座城。不過,它的王或許是從一座城來統治,那城可能保留在 Jiljuliyey(地圖號碼145173),是 Aphek 以北三哩之處。參 F. M. Abel, Ge*ographie de la Palestine, 2 vols. (Paris, 1933), 327頁;W. R. Kotter, 'Gilgal, 4' in ABD, II, 1023頁。

──《丁道爾聖經註釋》